根據各地玉米螟基數調查,結合玉米種植長勢及氣象條件等因素綜合分析,預計玉米螟在全市總體偏輕發生,個別基數較高、局部氣候條件適宜區域蟲口密度將超過防治指標,達到中等偏重發生。幼蟲防治適期在7月中下旬。
預報依據:
1.蟲源基數較低。各地植保站及重點監測點2023年冬前對玉米螟扒稈調查百稈活蟲數為1-33頭,越冬基數為近年來較低值。今春冬后調查,大部分地區冬后玉米螟存活率較高,其中東寧植保站調查存活率為92.31%。
2.作物長勢與氣象條件影響
目前我市玉米多處于拔節期,連片種植面積大,對玉米螟發生為害有利。從氣象條件看,7月份全市降水接近常年,氣溫較高,玉米生長進度將會加快,溫暖濕潤的氣象條件對玉米螟無不利影響。
綜上分析,預計玉米螟在全市總體為偏輕發生,在部分越冬基數高,作物長勢好,雨水適中的地塊將中等偏重發生。
防治建議:
對預計百稈玉米螟幼蟲數量超過30頭防治指標的地塊,應積極采取防控措施。
1.性信息素誘殺成蟲。玉米螟成蟲發生期(一代區一般在7月上旬至8月上旬),選用持效期2個月以上的性誘芯和干式飛蛾誘捕器誘殺玉米螟成蟲。
2.釋放赤眼蜂寄生蟲卵。選用松毛蟲赤眼蜂或玉米螟赤眼蜂于玉米螟成蟲始盛期開始放蜂,連續放蜂三次,每次每畝投放兩個點,總放蜂量為15000頭。可人工投放或植保無人飛機投放。
3.田間噴霧防治幼蟲。在玉米心葉末期(大喇叭口期,約5%植株抽雄時)田間噴霧防治。防治藥劑應優先選用蘇云金桿菌(Bt.)、金龜子綠僵菌、印楝素、球孢白僵菌等生物藥劑,也可選用氯蟲苯甲酰胺、四氯蟲酰胺等化學藥劑。
對于玉米螟重發地塊,或鮮食玉米、制種田等防控要求較高的玉米田,上述技術可同時使用,并可在雌穗期再施藥1次防治幼蟲。
玉米螟發生趨勢預報
日期:2024-07-10 10:40
來源:市農業技術服務中心
訪問量:
字體:【大中小】
打印
來源:市農業技術服務中心
撰稿:王書睿
校對:于廣勝
一審:范光昊
二審:楊波
三審:張英杰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