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2024年黑龍江省黑土地保護性耕作技術指引文件精神,特別是抓住春播這個關鍵節點,推進我市農戶應用保護性耕作技術,促進保護性耕作穩步有序擴大實施面積,不斷提高我市保護性耕作實施質量和實施效果。為此,提出以下幾點注意事項,供參考。
一、什么是保護性耕作。保護性耕作是指以農作物秸稈覆蓋、還田及免(少)耕播種為主要內容的現代耕作技術。因此,只要地表有一定量秸稈或根茬覆蓋,且進行免(少)耕播種作業,即可判定為保護性耕作。
二、玉米茬保護性耕作主要實施以下三種模式:一是秸稈覆蓋還田原茬免耕播種模式。玉米收獲同時或者收獲后將秸稈粉碎并均勻覆蓋還田地表越冬,春季采用免耕播種機在原茬地上直接進行免耕播種作業。二是秸稈條耕覆蓋還田少耕播種模式。玉米收獲時將秸稈粉碎直接還田均勻覆蓋地表,秋季或春季播種前應用條帶耕整地機械,對壟體種床上面的秸稈(根茬)進行滅茬旋耕剝離處理,春季在處理后條帶上進行播種作業。三是秸稈歸行覆蓋還田少耕播種模式。玉米收獲時秸稈覆蓋地表,播種前采用秸稈歸行整地機進行種床滅茬碎土處理,同時把播種帶秸稈清理歸行到休閑帶,春季在播種帶實施少耕播種作業。
三、大豆茬(雜糧、雜豆、麥類、花生茬地可參照執行)保護性耕作主要實施以下三種模式:一是大豆秸稈覆蓋還田原茬免耕播種模式。大豆收獲后秸稈粉碎均勻拋撒覆蓋地塊,保持壟型越冬,春季采取原茬或耢茬免耕播種作業。二是大豆秸稈耙(碎)混還田少耕播種模式。大豆收獲后秸稈粉碎均勻拋撒還田地塊,采取耙茬、碎混后起壟等作業,春季采取少耕播種作業。三是大豆秸稈松耙整地還田少耕播種模式。大豆收獲后秸稈粉碎均勻拋撒地塊,采用深松機或深松聯合整地機進行深松、耙地、起壟、鎮壓作業,春季采用少耕播種作業。
四、保護性耕作作業補助標準。主要采用播種作業前秸稈覆蓋率作為保護性耕作差異化補助的判定主要標準。玉米茬采用差異化補助標準:玉米茬分為3檔,第一檔為秸稈少量覆蓋,地表播種前秸稈覆蓋率在30%以內;第二檔為秸稈部分覆蓋,地表播種前秸稈覆蓋率在30%-60%之間;第三檔為秸稈大量覆蓋,地表播種前秸稈覆蓋率在60%及以上;大豆茬(雜糧、雜豆、麥類、花生)由于秸稈量少不分檔。保護性耕作作業補助主要依據安裝在免(少)耕播種機上的智能監控作業設備監測結果來兌現,經省農機調度指揮平臺判定合格后,方可以享受作業補助,其他沒有安裝智能監控作業設備的保護性耕作面積只作為任務完成統計;對于有秸稈焚燒的地塊,采取智能識別排除方法,不享受作業補助。
五、不是所有播種機都能安裝智能監控作業設備:能夠達到免耕作業質量要求的免耕播種機和能達到少耕播種作業質量要求的精量播種機,可安裝保護性耕作智能監控作業設備。為保證播種質量,建議播種作業速度控制在6-10公里/小時,作業速度超過12公里/小時則判定不合格。
六、不同區域不同條件主推保護性耕作技術模式。在保障糧食穩產豐產的前提下,牢牢把握保護性耕作“多覆蓋、少動土”的核心要求,要抓好播種和病蟲草害防治作業時機,最大限度的促進作物生長。要結合土壤、水分、積溫、種植方式、經營規模等實際情況,各地可結合轄區農業生產實際,因地制宜形成制定并完善本地區的具體技術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