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市已進入“七下八上”主汛期,正值玉米、大豆、水稻、蔬菜等農作物產量形成關鍵期,近日,受上游降水較大和我市局地強降雨疊加影響,部分地區村屯農作物發生不同程度的災害,為積極有效應對降雨洪澇影響,市農技服務中心提醒廣大種植戶,積極防汛抗災,采取有效技術措施恢復生產,守護糧食生產安全,確保重要農產品穩定供給。現提出以下技術建議,供參考。
一、糧食作物
1、全力搶排田間積水
受水淹地塊要把排水放在首位,短時間最大限度地減少農作物受淹時限,按照水流方向挖排水溝、積水坑等,全力搶排快排,對不具備挖溝條件的地塊,可設立水泵等采取強排措施,快速排除農田積水。防止因田間積水、土壤通氣不良造成的根腐、莖基腐病發生,避免有害物質對根系的毒害,以降低田間土壤和空氣濕度,恢復根部呼吸活力促進植株恢復生長。
2、全面加強田間管理
旱田重點抓好培土扶正,根據田間倒伏情況分類管理。對于倒伏較輕的地塊一般不用采取扶直措施;對于倒伏嚴重的地塊,應及時人工扶正,避免傷根,結合培土固定,促進其盡快恢復生長;莖折斷嚴重的地塊,應把莖折玉米盡快清理出地,以免造成莖葉腐爛,視情況及時青貯,減少損失。受水淹、澇漬危害的地塊,土壤中的養分大量流失,加上作物根系吸收能力受抑制,建議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加鈣、鎂、硼、鋅等中微量元素,全面補充營養,長勢弱的田塊建議噴施氨基酸葉面肥加蕓苔素等植物生長調節劑促進生長。水田作物因強降雨導致水層過深、短期淹澇的田塊,及時排盡積水后,查苗洗苗扶苗,水稻齊穗后,采取以壯根為主間歇灌溉,蠟熟期前干濕交替,以濕為主,進入蠟熟期后干濕交替,以干為主。
3、促早熟、防低溫
玉米采取放秋壟、拿大草、割空稈、打底葉等措施,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蠟熟中后期進行人工站稈扒皮晾曬,降低籽實含水量,增產、提質。大豆要在8月上中旬拿凈田間大草,增強通風透光,增加莢數和粒重,促熟增產。水田及時割除池埂及田間大齡雜草,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提高光合效率。密切關注氣象變化,早霜來臨前,可因地制宜噴施磷酸二氫鉀等,提高植株抗性;早霜發生可在地塊上風口,適時采取人工煙熏等方式,提高局部環境溫度,減輕霜凍危害;遭受早霜地塊,因地制宜適當推遲收獲,延長后熟時間確保產量。
4、科學防控病蟲害
加強農作物病蟲害預測預報,一旦達到防治指標,加大統防統治和綜合防治力度,避免自然災害和生物災害的交替發生。洪澇過后,田間濕度大,田間易發生病蟲害,不適宜人工和大型機械下田作業,可采用植保無人機航化作業,科學選擇合適的農藥和劑量進行防治。玉米要重點防治大斑病、灰斑病、玉米紋枯病等病害,兼顧玉米螟、粘蟲、玉米蚜蟲、雙斑螢葉甲等蟲害;大豆要重點防治大豆霜霉病、灰斑病、菌核病等病害,兼顧大豆食心蟲、大豆蚜蟲、大豆紅蜘蛛等蟲害;水稻要重點防治稻瘟病,兼顧紋枯病、鞘腐病、細菌性褐斑病、穗腐病等。結合應用葉面肥、植物生長調節劑同時噴施防治藥劑,減少進田作業次數,降低生產投入成本,起到“一噴多效、一噴多促、一噴多防”作用。
二、蔬菜
1、及時排澇降墑。受災地塊要爭分奪秒清理田間溝渠,加快排除積水。積水嚴重的地塊,千方百計抽排積水,降低田間水位,盡量縮短蔬菜作物受淹時間,防止漚根爛根。大棚四周要深開排水溝,防止棚內積水。受洪水浸泡的土壤通氣性差,土壤易板結,影響蔬菜正常生長,退水后,盡快中耕松土培土,增加土壤通透性。
2、搶修水毀設施。加強設施安全隱患排查,科學合理制定維修技術方案,受損設施要及時整修加固,加快修補損壞部位,加固棚體結構,修復破損薄膜,未受損設施要加固壓線,避免次生災害,人員不得進入受損嚴重的設施,確保生產安全。
3、搶收受災蔬菜。對有上市價值的受災蔬菜,要及時采收、抓緊上市,減少災害損失。受害不嚴重的蔬菜,可通過噴施葉面肥,緩解根系受淹導致的生長障礙,促進恢復生產。對倒伏蔬菜要及時扶正、理順和綁定瓜果藤蔓,避免損傷根系,并適時培土,促進新根快發。
4、盡快補種改種。對一些受災嚴重甚至絕收的菜地,重點做好田園清理和土壤消毒處理,土壤經過大水浸泡后,肥料容易流失,要注意適量增施基肥,以滿足下茬蔬菜正常生長養分需求。抓緊時間直播一批速生早熟葉菜類蔬菜,如小白菜,生菜,速生香菜,油菜,50天左右大白菜、雪里蕻等,減少損失,豐富市場供應,同時要合理安排設施秋冬茬蔬菜生產。
5、加強病蟲防控。及時清理田間病株、病枝、病葉,通過控制田間濕度、噴施廣譜性殺菌劑等預防病害發生,必要時合理應用高效低殘留農藥進行病害防治。科學用藥,用藥時要注意交替用藥,嚴格執行農藥安全間隔期,確保產品質量安全。
洪澇災后主要農作物生產技術建議
日期:2024-08-01 17:46
來源:市農業技術服務中心
訪問量:
字體:【大中小】
打印
來源:市農業技術服務中心
撰稿:徐麗麗 于晨嘯
校對:王慶江
一審:尹義彬
二審:楊波
三審:張英杰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