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市主要糧食作物已經進入后期,玉米大部分處于蠟熟期,大豆處于鼓粒期,水稻處于蠟熟期,總體長勢良好。據氣象部門預測,我市地區秋季大部降水偏少、氣溫正常略高,但預計 9 月中旬氣溫波動較大,需密切關注初霜凍時間,預防階段性低溫、局部早霜凍等對糧食生長的危害。為進一步做好糧食生產后期及秋收管理,提高產量和品質,特提出以下關鍵技術建議,供參考。
一、防早霜
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防低溫早霜。在冷空氣來臨前,可采取措施提高局部環境溫度如人工熏煙、噴霧等方法,防御可能會出現的霜凍,確保安全成熟。一般在凌晨2-3 時,于上風口位置,放置枯枝、稻稈、雜草等,慢慢熏燒,改變局部環境溫度,熏煙堆要密,分布要均勻,盡量使煙霧控制整個田塊,尤其針對低洼、播期延后的田塊。有條件的可采用智能型防霜凍煙霧發生器防范,化解霜凍對作物的危害。
二、收獲前農機準備
作業季節前要依據產品使用說明書對收獲機進行一次全面檢查、保養與維修,確保機具在整個收獲期能正常工作。經重新拆裝、保養或修理后的收獲機要認真做好試運轉。根據天氣情況,適時、合理安排收獲作業計劃。
三、收獲技術
玉米收獲:當玉米植株的中、下部葉片變黃,基部葉片干枯,果穗變黃,苞葉干枯呈黃白色而松散,籽粒脫水變硬乳線消失,微干縮凹陷,籽粒基部(胚下端)出現黑帽層并呈現出固有的光澤,此時玉米成熟可進行機械收獲。果穗收獲作業時玉米籽粒含水率一般不超過35%,待籽粒含水率降至25%再進行機械脫粒。籽粒直收作業時籽粒含水率需降至30%。收獲的玉米,要采取防霉、防鼠等保管措施,粒收玉米要及時進行晾曬烘干,穗收玉米可采用碼垛子、搭樓子等方法,防治發生霉變。
大豆收獲:機械收獲的最佳收獲期在黃熟期后至完熟期之間,此期間大豆籽粒含水率在15-25%,莖桿含水率45-55%,豆葉全部脫落,豆粒歸圓,搖動大豆植株會聽到清脆響聲。作業時間應選在干燥的晴天,一般上午在豆莢表面無露水后進行。可選擇早、晚時間段收割;避開露水時段,以免收獲的大豆產生“泥花臉”;避開中午高溫時段,以免炸莢造成損失。
水稻收獲:水稻的最佳收獲期是水稻的完熟期,稻谷含水量24-25%。谷殼變黃、籽粒變硬、水分適宜、不易破碎標志著水稻進入完熟期。或根據稻穗外部形態判斷確定,谷粒全部變硬,穗軸上干下黃,有70%的枝粳已干枯,說明谷粒已經充實飽滿,可適期進行收割,有條件的可進行秸稈粉碎還田,收獲后及時晾曬。
應搶抓晴好天氣有利時機,嚴格控制秋收時限。大雪會使農作物受到凍害甚至死亡,還可能引起田間積雪,影響收獲作業甚至阻塞田間道路,給農業帶來諸多不便。應確保雪前糧食顆粒歸倉。